同濟大學 耿舒悅《中國青年報》(2014年10月23日08版)
  “車手,你剛剛說前輪是偶爾會碰到還是經常會碰到?”急促的聲音來自同濟大學志遠二隊的領隊岳陽樓,經過了18日下午的預賽,志遠車隊的隊員們正在綜合意見,為19日決賽做最後的調整。
  一共三次轉向,有兩次都會蹭到下麵的邊沿,這是志遠遇到的問題。“可是輪胎已經不能再向內移了,只有磨車殼了”,“但已經磨到弧面了”,隊員們正在討論的是關於要不要繼續擴大車殼底部的一個窟窿,因為車身是相對完整、封閉的一個整體,底部要掏空一個區域讓車輪接觸地面,並留有足夠的寬度允許車輪左右擺動以實現轉向。
  這個問題其實從去年就已遇到,大賽在彎道處加設了路障,因此賽車在轉向時候的角度受到了更大的限制,也就是說,車輪左右擺動的幅度一定要足夠完成指定轉彎角度的動作,這對造車技術和車手的操作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之所以糾結於到底要不要用銼刀把這個窟窿磨得更大,源於如果將這個掏空區域的邊沿繼續打磨至車底和車側過渡處的弧面,對於車身的堅固性和行車過程中受到氣流帶來的阻力大小都會產生影響,從而直接關係到最後的成績,相比車輪與車身摩擦帶來的負面效果,有可能會得不償失。
  磨,還是不磨?成了曾經6年獲得本田中國節能競技大賽冠軍的志遠車隊頭頂上的大問題。一路隨隊採訪發現,類似“磨與不磨”這類問題,早已成為了志遠車隊的“問題簿常駐客”。看似細節的點點滴滴,在隊員們的眼裡,總是天大的事。
  車胎氣壓充到多少才可以使內胎更加均勻?為了完美,試了一遍,又一遍;制動系統的鬆緊調到什麼程度才能讓女車手拉得動手剎又能保證安全?為了效率調了一次,又一次;新換的車胎上軟刺太多?為了安全剪掉一根,又一根。隊員們甚至在碼盤一側裝一盞小燈,以防陽光刺眼車手看不清碼盤上的數據。要是給各大高校的車隊排一排星座,同濟大學的志遠隊,一定是處女座。
  冰心曾說過:“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實的明艷。但當初她的芽,浸透著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賽道內外的粉絲,一句“技術豪門”的概括和幾聲嘖嘖的贊嘆,就結束了對於這樣一支車隊的評價,或許他們不曾看到志遠的每一個人早晨5點就要起床,抓緊早課之前的空隙造車時的場景,但至少我們看得到隊員臉上專註的神情,還有一雙雙“黑手”上顯眼的創可貼。
  “磨,還是不磨”不僅僅是一種類似處女座的苛刻,更是一種不忘初心的認真本質。也許正是這樣一種本質,伴隨著志遠車隊在節能競技的殿堂越攀越高,並且寵辱不驚,健步向前。  (原標題:6冠王的難題:磨,還是不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00ccdz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