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用三輪車違規載人的現象抗癌食物有哪些依然不少。本報記者 王興飛 攝
1月5日在濟南全福立交橋下,一輛轎褐藻醣膠功效車停下,眾多走工者立刻圍了上去。 本報記者 張泰來 攝
  “打工路上的慘劇”牽出一個隱高雄二手餐飲設備形群體,
  天不亮二手餐飲設備台北涌向城市搶零活,日落時帶著疲倦趕回家,
  無法擺脫的危險時時存在港式飲茶,白跑一趟的無奈常常發生……
  本報記者 張泰來 張亞楠 王興飛 見習記者 許亞薇
  打工路上被撞,三名工友不幸離世。當眾人為生命的逝去惋惜時,濟南幾大馬路勞務市場上,許多工友依然在為沒有擠上招工的車輛心生遺憾。“死人的事兒,唉,我們村每年都要發生兩三次。”一位工友如是說。
  在濟南周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走工族”,像候鳥一樣,為著每天並不確定的收入,天天起早貪黑往返於城郊農村與濟南市區之間。
  69歲的“走工者”
  “有空了就找點活乾,多少賺點柴米油鹽錢。”在老伴的印象里,現年69歲的肥城石橫鎮對付山村人郭泗忠似乎永遠也閑不下來,而這分辛勤在給家庭帶來收穫的同時,卻不經意地帶來了一個不小的意外。
  跟村裡其他鄉親一樣,每年的農閑時分,郭泗忠都會在附近的縣城找些零活乾。白天起大早去幹活,晚上回家裡睡覺。
  兩個多月來,郭泗忠的生活軌跡固定在家與平陰縣城的兩點一線之間,帶領他的是同村的小工頭郭慶彬。刨去吃喝,一天可以得到80元錢。
  日子勞累卻也平靜,一直到1月4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徹底打破了這分平靜。當日凌晨5點來鐘,天還沒有亮,郭泗忠像往常一樣起床、洗漱、吃早飯,坐上開往平陰的農用三輪車。沿途,駕駛員又捎上了鄰村一起打工的另外4名鄉親。
  7點半,載著10名鄉親的三輪車行駛到了那個每天要在此左轉的十字路口。一聲巨大的撞擊聲,瞬間蓋過了農用三輪“隆隆”的發動機聲,坐在副駕駛上的郭泗忠跟擠在後鬥里的9名老鄉一起,直接從三輪車上“飛”了出去。
  在清晨陣陣寒風中,郭泗忠甚至不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只覺得腰部一陣疼痛,就倒在地上站不起身了。後來,他從家人口中得知,三名工友永遠離開了人世。
  出事的除了69歲的郭泗忠,最小的也已經50歲。“年輕人都出遠門打工,村裡都是接近50歲或50多歲的人。”對付山村書記郭泗坡說,趁農閑時節,家家戶戶的“頂梁柱”都出門打工,賺點零花錢。“光靠種地哪有錢花,又沒有其他技術,只能出來打個零工。”
  每天都不知

  下一站在哪兒
  而在濟南市的周邊,也有著成千上萬的“郭泗忠”,每天來往於家與濟南城之間,過著“走工”的日子,每天一早趕到濟南,傍晚頂著夜色回到家裡。
  1月5日上午7點45分,濟南市歷城區全福立交橋下,散落在各處的早餐車不時飄出縷縷“白煙”。一輛銀色的昌河麵包車停在了路南輔道上,剛一停下,十多人就迅速圍了上來。
  現年60歲的濟陽人張福臣正站在馬路的對面,看到麵包車,他下意識地丟掉手裡的香煙,拔腿就往對面跑。可還是晚了一步,等他趕到,麵包車裡的工頭已經找夠人手,開車離去了。
  “早上6點左右活好找些,過了7點還沒找到活兒,就很難再找到了。”
  五六年的“走工”經歷,張福臣早已經成了這處自發形成的勞務市場的熟客。在熟悉找工規律的同時,他的生活也跟著發生了變化。
  不用鬧鐘,每天凌晨的4點前,張福臣都會從夢中醒來,簡單地洗把臉,就到了出發的時間。跟郭泗忠不同,張福臣距離第一目的地濟南的距離要遠很多,而在到達之前,第二站要去往哪裡,他的心裡也沒有數。
  “到了再找,仲宮、章丘、長清,哪兒有活去哪兒,有啥活乾啥活,能掙錢的都能幹。”
  距離遠,交通工具也“高級”,“在村裡坐車,金杯,坐滿人就走,30人、40人都是它,只要有空就往裡塞,塞滿為止。”每天坐車的車費是張福臣的第一筆花銷,車不難找,村裡就有三四輛,價錢也不貴,凌晨4點多村頭集合,晚上下車地點集合,一來一回10塊錢。
  之所以起這麼早,就是為了在6點前趕到全福立交橋。“我們地里沒活時才出來,沒什麼技術,主要是在工地乾,錢一天一結,工頭都來得早,來得晚了,我們就找不到活了。”
  每天5點來鐘,張福臣和他的鄉親們就到了全福立交橋。運氣好的時候,下車不久就有包工頭找人,這樣一天的收入就有了保障。
  大多數的時候,到達全福立交橋後,張福臣和他的鄉親都會抓緊時間找個早餐點,花三五塊錢買上幾根油條、包子之類的早點,一邊吃一邊留意著包工頭的到來。
  死人的事兒,

  村裡每年都有兩三次
  吃過早餐,在等活兒的間隙,“走工者”中間的“文化人”偶爾也會買來報紙打發時間,對近期發生的國內外大事發表一些見解。
  看到發生在105國道平陰段三死七傷的事故,他們也會感嘆,卻並不覺得這事兒跟他們有太多的關係。對於擠坐超載麵包車的感受,除了覺得擠得難受,“跟運豬一個樣”之外,並不認為有其他的不妥。
  在濟南成豐橋附近的馬路勞務市場,商河人蘆振雲(化名)聽說了發生在平陰的事故,說了幾句可憐之後,說這樣的事故他並不陌生。最近兩三年,他們村出來打工的,因為交通事故或者工程事故,每年都要死兩三個人,其中有一個是他的親戚。
  “我一個表侄兒,結了婚沒兩年,給人幹活的時候,架子塌了,摔著腦袋,送到醫院就不行了。他爹跟我說,養了他這麼多年不等於個零嗎。”
  與擁擠超載的交通工具相比,張福臣、蘆振雲他們更為關心的還是在眼前趕緊找到活乾。
  春節將至,地里的農活少了,齊河、濟陽、商河、長清等濟南周邊縣區農村的不少勞動力,都加入到了打零工的隊伍。每天早上或者像張福臣那樣乘坐包車,或者坐公交,或者騎摩托車、電動車來到濟南,涌入二環西路張莊路、成豐橋、桿石橋、全福立交橋等馬路勞務市場。
  一位交警說,每天從經十西路經過的運送民工的麵包車就有100多輛,每輛拉10個人,就是1000多人,再加上乘坐中巴、公交,以及騎摩托的,每天至少有2000名“走工者”從這裡經過。
  而擴大到整個濟南市,這個人數要超過一萬,讓一萬人每人都能找到活乾,並非易事。
  “我不好意思

  跟他們搶活”
  站在眾多的“走工者”中,郭磊(化名)顯得有些靦腆。現年53歲的他曾經是濟南市一家企業的在崗職工,後來廠里效益不好,被精簡下了崗,一次性買斷了工齡,斷絕了持續的經濟來源。
  “我不好意思跟他們搶活。”大多數情況下,包工頭來招人時,郭磊總是被擠在人群的外圍,來了兩撥包工頭,卻一句話也沒有插上。
  “最近農閑,來打工的人多,臨近春節工地停了不少,活少了人多了。”郭磊說,這樣就出現了競爭,大家為了搶活,把工錢壓得很低,“你要100,給我90就乾”,導致工錢越來越低,“一天七八十塊錢都找不到活”。以這樣的方式搶活,郭磊做不到。
  比搶活更讓郭磊難堪的是工地上幹活時的“待遇”,“一干就是十來個小時,喝水都沒空,去上個廁所都問你怎麼去這麼長時間。可能這些農村來的兄弟都習慣了,我受不了。”
  可是,“人家給你錢找你,就是讓你幹活的,有什麼辦法呢?”
  上午10點,張福臣幸運地找到了雇家,在工友羡慕的眼神中上車離去。郭磊依然手提著一個紅色的塑料袋,逡巡在人群中。
  這時,一輛黑色的轎車停在了“市場”中央,正在閑聊的人們馬上圍了上來。這次,郭磊搶在了前面。
(“走工者”,奔命城鄉間)
(編輯:SN0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00ccdz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